今年11月9日是第32个全国消防日,五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记者从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获悉,五年来,首都消防救援队伍累计接处警15.9万起,出动指战员387.4万人次、消防车55.3万辆次,抢救疏散被困群众27203人,在保障城市安全运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践行了“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
枕戈待旦,维护首都安全稳定
五年来,北京消防时刻保持枕戈待旦、快速反应的备战状态,着力锻造一支维护首都安全稳定的应急救援精兵劲旅。
在指挥调度方面,按照“秒级响应、分钟处置”目标,北京消防研发新一代智能接处警系统和作战指挥终端,依托大数据、雪亮工程、单兵图传等现代化平台,实现纵向与22个支队、446个消防站、2.3万余个自防自救力量上下联动、同频共振,横向与公安、应急、急救、燃气、电力等应急联动力量联调联战、一呼百应,队站平均接警到场用时缩短4分钟,到场半小时内灭火率达到85%以上。
在专业能力方面,北京消防每年组织1500多名指挥员、1400多名班长骨干集中培训,于春季、秋季分别举办“千人大比武”,确保全系统练兵;大力推动“特勤建特、专队建专”,加快推进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地铁、地下空间、地震地质灾害、水域以及核生化7类专业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特种灾害事故攻坚打赢能力。
在实战考验方面,五年来,北京消防累计接处警15.9万起,出动指战员387.4万人次、消防车55.3万辆次,抢救疏散被困群众27203人,在保障城市安全运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共有160支专业救援队在“23·7”防汛抢险救援、河南抗洪抢险救援、莫桑比克国际救援、土耳其地震国际救援等行动中经受了实战检验。
治理火患,提升消防安全治理水平
五年来,北京消防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聚焦风险、持续发力,不断提升消防安全治理水平。
在安全责任体系方面,北京消防出台《北京市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规定》等地方政策法规,编制大型商业综合体、文物建筑、养老机构等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地方标准;将消防工作纳入市政府年度目标和民生实事,依托“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借力348个街乡大网格、6728个社区(村)中网格和4.5万个单元小网格,逐级压实政府行业系统消防安全责任。
在防控风险隐患方面,北京消防紧盯“六类高风险领域场所”“六类薄弱环节”,以及密室逃脱、储能电站、生物调和燃料油等新领域新业态新风险,分级、分类、分项开展常态化整治、错时制检查、标准化管理。
在群防群治基础方面,针对“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突出问题,北京消防研发“企安安”隐患治理系统,组织45万家单位依托系统实现隐患“排查、上账、限改、销账”闭环管理;针对“两个车道”突出问题,建立“交消联勤”握手机制、制定“七项硬措施”;针对“电动自行车火灾频发”突出问题,统筹20个部门、突出10个环节全链条管控;针对“自防自救能力弱”突出问题,广泛开展“一警六员”消防基本技能实操实训,累计培训辐射137万人。
建设队站,打造应急保障体系
五年来,北京消防加速打造与国际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公共消防设施网和应急保障体系。
在消防队站建设方面,北京消防按照“大站建强、小站建密、微站建广,织密城乡灭火救援网”思路,消防站点由改制前的213座增加到446座,平均作战半径大幅缩短、响应速度显著提升,核心城区已基本实现5分钟到场的消防目标;完善三级训练设施功能,推动建设总队第二战保基地,规划的4座区级专业性训练基地已建成2座,50个队站训练设施完成改造升级。
在多元力量构建方面,北京消防围绕“建强国家队、壮大专职队、发展志愿队,构建多元消防救援力量体系”总体思路,转制后招录消防员总数达到2656余名,占现有消防员总数的52%,逐步成长为一线骨干力量;政府专职队员由改制前近2500人快速发展至目前6488人,有效缓解了“有站无人”的困境。
在装备器材升级方面,北京消防完善适应灾种、品类齐全、功能完备、高效集成的现代化装备体系,更新换代消防车287部,储备各类灭火药剂6700吨,42万件套新型实用装备陆续列装队伍。(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张宇)



